>百科大全> 列表
高桥古镇的历史
时间:2025-04-14 05:32:02
答案

浦东高桥原是一个水乡古镇,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唐宋时期的渔盐之乡

高桥中心地区唐代已经成陆,北宋时已有人定居。先民的聚居地为清浦里,也叫清浦场。他们以耕作捕鱼为生,兼以晒盐、制盐为业。那时高桥东部、长江口以南的第一个盐场就是清浦盐场。

现存的文化古迹有盐仓桥。南宋初期,清浦人黄坤在杭州任盐场官,他与僧人彦开一起将苏轼题额的法昌寺移建到清浦镇。黄炎培的祖先也住在清浦里,他们的后人先去南行,再去川沙。

元明时期的沙船之乡

高桥临江近海,先民们皆习水性,能驾船驭海, 以航海为业。元初张瑄为元帝开通海运。明代所建的永乐御碑、老宝山城均和郑和下西洋有关。新建村中尚有船坊桥。镇北和屯粮巷各有妈祖庙一座,这些都和海运事业紧密相关。晚清时,李平书的曾祖由苏州迁居高桥,也以经营沙船为业。

明清时期的纺织之乡

先民们以植棉纺织为业,她们得益于黄道婆传播的纺织技术,在农村家家纺纱,户户织布。每家都有木质手工纺纱和织布机,每个村口都设有经布场头。上海沙船运往北方的货物起初是米粮和南货,后来又有上海产的土布,运回的则是东北大豆、豆油和北货。那时高桥土布风行全国,至解放前高桥镇上尚有多家布厂、布庄和染坊。这证明高桥是土布生产的重要基地。

民国时期的营造之乡

高桥是浦东重镇,又近上海,这里地少人多,人们多从事泥木匠和餐饮、刺绣等业。高桥是浦东“三刀一针”的发祥地。上海开埠以后,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又得西方风气之先。高桥的“一把泥刀”红遍上海,走向全国。由此产生了一批如王松云、周瑞庭、谢秉衡等著名的营造商。他们不仅在上海,在全国营造了许多近代著名的建筑,还在自己的家乡建造了结构精良、中西合璧的私人宅第。因此高桥地区才保存有许多优秀历史建筑。

推荐
Copyright © 2025 枚法知识网 |  琼ICP备2022020623号 | 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