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制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进行分类和描述。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学制及其特点:
壬寅学制(1902年):
主要体制:
纵向划分:三段七级,包括初等、中等、高等教育。
横向划分:学制主系列外的简易实业学堂等。
癸卯学制(1904年):
地位: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。
主要体制:
纵向划分:三段七级,学制总年限20-21年。
横向划分:普通、师范、实业三足鼎立。
特点:承袭日本学制,反映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思想,男女不许同校,轻视女子教育。
壬子癸丑学制(1912-1913年):
地位: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。
主要体制:
纵向划分:三段四级,学制总年限17-18年。
横向划分:普通教育、师范教育、实业教育。
特点:缩短学制年限,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教育权,取消毕业生科举出身奖励,大学不设经科,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。
壬戌学制(1922年):
主要体制:
纵向:小学6年,中学6年,大学4~6年,大学之上设置大学院。
横向:与中学平行的师范学校、职业学校。
特点: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。
双轨学制(19世纪欧洲):
特点:学校分为两条平行的轨道,一轨是大学和中学,另一轨是小学和职业学校。这种学制剥夺了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,不利于教育普及。
单轨学制(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):
特点: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,从小学、中学到大学,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。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全民素质。
分支型学制(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):
特点: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,中等教育阶段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。这种学制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,又保持了学术性的较高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