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角亭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(1746年),据记载,这座凉亭的建造者是嘉应州(今梅州)知州王者辅,他看见这块地方视野宽阔,又能观“两江”的天光水色,就在此地建了座“观澜亭”。
八角亭的亭址在梅江河与程江河交会口岸上。在古代,由于陆上交通不便,上级官员来到嘉应州时,多由水路登岸,地方官员便在亭内迎候,因此观澜亭又叫做“接官亭”。
为什么后来人们将此亭命名为“八角亭”?这里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。
康熙三十一年,程乡(今梅县区)知县曹延懿把原呈四角形的凌风楼改建为八角楼,寓为“八面通八风”之意。而凌风楼改建后的短短4年时间里,在省城乡考试中,梅州先后有陈鹗荐、李琛、李嘉元等9人中举,陈鹗荐更是荣登榜首中了解元。
后来,人们便认为呈八角形之建筑是祥瑞的,于是也将观澜亭建成八角形。八角亭的名字也由此而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