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校邠庐”这一名称,源于近代思想家冯桂芬。他在上海的寓所便称为“校邠庐”,并自称“校邠先生”。这一命名并非随意为之,而是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。“校”取“校正”之意,寓意着对知识的追求和修正。“邠”则是商、周时代的邑名,位于今陕西旬邑县西南,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西周时期,周太王居住在邠,因其爱民如子、行恕道而出名,“邠”遂成为对外实行恕道、羁縻的代称。
冯桂芬取此名,既表现了他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,也体现了他作为旧时代文人的雅士之风。
同时,冯桂芬还著有《校邠庐抗议》这一政论集,以表达他的政治见解和社会理想。因此,“校邠庐”不仅是一个地名,更是冯桂芬思想文化的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