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风病情逐渐稳定后,患者的功能锻炼就可以开始了。一般来说,神志清醒的患者,其躯干和四肢近端的活动可以较早恢复。
患者初始转动身体、翻身,而后靠坐、独坐,进而站立,直到恢复行走。在身体部位上,大关节要比小关节恢复得早,下肢比上肢恢复得早。上肢活动的恢复顺序是肩部→肘部→腕部→手指。下肢活动的恢复顺序是髋部→膝部→踝部→足趾。在时间上,运动功能的恢复经过三个月,便进入所谓“运动恢复平台”,即活动能力的改善相对缓慢和进展较为稳定的阶段。到六个月时,运动障碍基本稳定。了解这些规律,有助于对在不同阶段的患者,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治疗。
下面就介绍一下实际生活中常用的中风患者练习行走的方法:
(1)步行前准备活动:在帮助下(扶持或靠墙)能完成步行的分解动作,包括体重的侧方转移(重心能左右、前后移动),患腿负重,交叉侧方迈步,前后迈步,加强膝、髋控制能力的练习等。
(2)平行杠内训练:在平行杠内练习向前走、向后倒走、转身、侧方走。
(3)室内行走:在平行杠内不扶杠能行走时即可进行室内行走。开始在室内平坦的地面上短距离行走,可借助助行器、手杖,但对于一些有可能恢复功能的患者尽量不用助具。
(4)上下楼梯训练:偏瘫患者应遵照健足先上、患足先下的原则上下楼梯。
(5)减重训练:由两部分组成:减重装置和电动活动平板,是一种有效的步态训练方法。
相信通过上述介绍,大家对常用的中风患者练习行走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步行训练前,患者应咨询医生的意见,看是否适合进行训练;在步行训练时,助者应注意保护病人,以免摔伤。